8月19至24日,由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我校社会科学处联合主办的“北疆文化”发掘与弘扬高层论坛及学术调研会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以及我校召开。来自内蒙古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与博物馆的50余位学者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主持,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仲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分别致辞。
刘志彧指出,“北疆文化”发掘与弘扬高层论坛及学术调研会,目的就是助力助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交流建设的一个具体举措。 要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断,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中国北部边疆的主阵地,我们提出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为提升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打造北疆文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我们内蒙古大学的学术攻坚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学术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新时代发展凝聚共识,建言献策。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致辞
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主持会议开幕式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仲伟民说,北疆文化有可能成为区域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并且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成果。他提到北疆文化这个议题也应该涵盖到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核心开展具有特色的北疆文化研究,其中不仅包括北疆地区自然环境、自然地理,还包括民族文化等内容,表示期待与内蒙古大学的合作与交流。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仲伟民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从北疆文化的概念出发谈到,北疆是指中国的北疆,它将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讨论。因此可以认为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多元性。在研究北疆文化的时候,还可以加入对北疆地区经济制度的研究,考察北疆地区经济文化及其传统对北疆文化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许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昭庆、教育部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锐、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崔思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仲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徐鑫、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林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副主编高超群、吉林大学《史学集刊》编辑部编审孙久龙、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于宏建,围绕“北疆文化”发掘与弘扬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对于北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各方面丰富了北疆文化的内容,拓宽了北疆文化的范围,加深了对于北疆文化的理解。
与会专家学者发言
在论坛闭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李春林对论坛进行总结发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对于北疆文化交流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于“北疆文化”的关注,希望通过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来促进北疆文化的发掘与弘扬。
此外,论坛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学术调研活动。专家学者们深入到呼和浩特市及鄂尔多斯市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北疆地区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各大博物馆等,对北疆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他们认为,北疆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值得去深入地了解和关注。
“北疆文化”发掘与弘扬高层圆桌论坛及学术调研会为保护北疆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信北疆地区的宝贵文化资源必将焕发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会议合影